近一兩年,高階螢幕的價格越來越親民,只要一萬多就還可以買到不錯的 4k 螢幕。另外一方面,各種新的螢幕類型也如雨後春筍般地發佈,舉例來說,像是曲面螢幕,或者 21:9 超寬螢幕等... 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我的第一個 21:9 超寬螢幕:LG 34UM95。
之所以買超寬螢幕,一開始的想法就是:「一般的螢幕實在太難多工了!」。對於寫程式來說,我們時常需要邊 Google,邊寫程式,同時還可能要跑個 iOS 模擬器。時常在各個視窗切換,不但讓我常常覺得混亂,更覺得會造成工作效率不佳。剛好前些日子在網路上亂逛,看到 LG 34UM95 這個螢幕特價只要台幣兩萬八千多,腦波一弱,就買下去了(笑)。
在正文開始前,有兩點請務必要注意:
- 本文內容可能極度勸敗,往下閱讀前請確定您的口袋夠深或者腦波夠強,以免被勸敗中毒!
- 部分功能需要有搭配的原廠軟體,部分原廠軟體只支援 Mac OS X ,另一部分則只支援 Windows,購買前請先確認您的作業系統是否有支援您所需要的功能
日常使用
大家對於超寬螢幕的大小可能沒有概念,所以我們先來做個簡單的數學題。大家數學學過畢氏定理,所以我們知道 √(21² + 9²) ≈ 22.84,而 34 / 22.84 ≈ 1.488,而一般 16:9 顯示器的對角線則是 √(16² + 9²) ≈ 18.36,所以我們把 1.488*18.36 ≈ 27.31,也就是說,21:9 的 34 吋螢幕,其實高度只有一般 16:9 27吋的高而已,寬度則是約 90 公分。
之所以特別不講實際高度,而用「一般 27 吋螢幕的高度」來比較,是因為基本上我們說「幾吋」都是用對角線來算的, 34 吋聽起來很大,但是因為超寬比例螢幕的關係,所以實際高度沒有那麼震撼(寬度倒是滿震撼的),同樣算法,你可以知道 29 吋的只有大概一般 23 吋螢幕的高度,25 吋的超寬螢幕則只有一般 20 吋螢幕的高度...以使用上來說,我會建議大家買 29 以上的版本,這樣高度才夠用。
這台顯示器的解析度是 3440 x 1440 ,雖然我平常都用 Retina 螢幕,但是用這台坐的距離比較遠,所以即使畫面沒有 retina 漂亮,但是也比傳統 1080p 的螢幕好不少了,用起來不會跟 retina 有太大落差導致不適應。如果把視窗設定成全螢幕的話大概長這樣子,很寬沒錯,但是平常除了看電影之外,應該不會開到全螢幕才對。
為什麼平常不會開全螢幕呢?其實是因為大部分的程式或網站並不是為了超寬螢幕所設計的,一旦這樣使用則會看起來非常蠢,如下圖,打開 Facebook 的時候左右邊都是空白的,反而浪費螢幕空間。
而平常一般的使用方式會比較類似下面這樣的情境,在圖中,我把橫向分成六格,三個視窗分別切成 2 : 3 : 1 的比例來顯示。要分割視窗很簡單,只要用 Divvy 這套軟體就可以了。
如果你不想買 Divvy 的話,原廠也有提供分割螢幕的軟體,但是原廠的使用邏輯跟 Divvy 就完全不一樣了。首先, Divvy 是讓你可以自由設定要把螢幕分成幾行、幾列,然後要對一個一個程式去設定大小跟位置,或者用快捷鍵可以快速自動幫你設定到一些自訂的預設值,此外,即使設定好之後,你還是可以用滑鼠來調整視窗大小或移動視窗位置。
而原廠軟體只有如下圖所顯示的幾種 layout 可以讓你選擇。除此之外,原廠的軟體類似強制把你的桌面分成幾個區塊,任何視窗是不能超過區塊邊界的,一旦超出邊界,該視窗就會移動到另外一個區塊。如果改變視窗大小的話,就會改變切割的邊界,使得所有視窗的大小同時改變。舉個例子,如果設定成 16:9 + 5:9 的雙分割畫面的話,則一旦任何視窗移動到靠近螢幕右邊的地方,就會被強制縮放成 5:9 的大小,反之會被強制縮放成 16:9 的大小。而若這時候手動去改變視窗大小,從 5:9 變成 6:9 的話,則所有 5:9 的視窗都會變成 6:9 ,且同時 16:9 的視窗會全部變成 15:9。
可以注意紅線部分,原廠軟體會在螢幕上出現虛擬的邊界,任何視窗都會盡量填滿其所在的邊界,拖曳視窗的話則可以調整邊界大小。
我自己覺得這兩套軟體比起來沒有說誰好誰壞,端看你要怎麼使用,如果你是想要強制把所有視窗都歸類到其中一個分割區域的話,我會強烈推薦原廠的軟體。而相反地,如果你希望有比較高的自由度,我就會推薦 Divvy。
雙畫面輸入
除了分割畫面之外,這台也有子母畫面功能(以下統一稱為 PBP),有了 PBP 之後,你不但可以用同一個螢幕接兩台電腦,甚至還可以邊玩 PS4 邊工作!PBP 的選項只能把畫面分成左右兩部分,而畫面選項則有「寬螢幕」跟「自動」兩部分。兩個畫面是可以自訂的,從下圖可以看到,左邊是我的電腦螢幕,設定為「寬螢幕」,而右邊 PS4 的畫面則是設定成「自動」。這兩個選項的差別就是,「寬螢幕」會把半邊畫面完全填滿,而「自動」則是維持其原本比例(不一定是 21:9,例如 PS4 只有 16:9,在此情況下就會變成 16:9 輸出右半邊)。
而如果你直接嘗試對 Mac 的畫面設定為「寬螢幕」的時候,會發現畫面被整個壓縮,因為這時候 Mac 仍然認為你的螢幕解析度是 3440x1440,所以他會把寬度直接壓成一半,根本不能用。因此我們要再用另外一個工具:Display Menu 來把解析度改成 1720x1440,再套用 PBP「寬螢幕」,就會是最漂亮的狀態了。
當然,在 PBP 模式下,你可以選擇要從哪個訊源輸出聲音,但不能同時輸出兩個訊源的聲音就是了XD
Dual Controller
Dual Controller 是一個可以讓你兩個電腦用同一組鍵盤滑鼠的工具,另外也支援可以讓你把檔案從一個系統拖曳到另外一個系統,支援 Windows 跟 Mac,但是由於我軟體設定不成功,所以一直沒有辦法測試,這邊的部分就沒有辦法給大家多做介紹。
其他功能
這台螢幕的功能其實還滿不少,除了前面提到的部分,另外還有閱讀模式,閱讀模式有兩個等級,分別會降低不同程度的藍光,簡單來說就是會讓螢幕偏黃啦,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開啟。OSD 的部分,則是用一個按鈕,搭配上下左右搖桿的方式來控制,這是我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來操作 OSD,算是滿直覺的,不會不斷需要在不同按鍵上按來按去(然後還會按錯)。
另外一個讓我選擇這台的原因是,他有支援 Thunderbolt2,因此我可以再另外外接 RAID 陣列盒,或者其他 thundebolt 裝置,對於專業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。而螢幕本身也內建了 thunderbolt 轉 USB adapater,你可以接 thunderbolt 之後直接輸出 USB,而不需要再接一條 USB input 的線到電腦上。
此外,對於專業人士來說,螢幕顏色的正確性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問題,34UM95 有搭配驅動程式,可以用常見的校色器來進行校色(例如某猴子、某蜘蛛...),不過由於我的校色器目前放在其他地方,因此還沒有測試結果,不過我看了一下 YouTube,基本上使用方式跟校色器本身附的軟體差不多,不知道 LG 本身提供的有什麼特點就是了...
缺點
講了這台螢幕這麼多好處,當然要講一下他的缺點啦!首先是 USB 孔,USB 他提供了三個孔接出來,但是只有一個支援 USB 3.0,其他兩個都是 USB 2.0,可能想說會買這個螢幕的人都是用 Thunderbolt 吧?但給一個 USB 3.0 加兩個 2.0 是哪招?另外一個缺點是,這個螢幕不是曲面的!因為寬螢幕的關係,人眼看螢幕兩邊的距離會比中間稍微長一些,曲面螢幕可以修正這樣的誤差,會更降低眼睛負荷,而 34um95 並不是曲面螢幕,LG 另外有出一款 34uc97 曲面螢幕,不過價格又再往上一層就是了。再提一個不算是 34UM95 本身的缺點,就是如果你的輸出來源只有 1080p 的話,則整個畫面會被拉長或者左右有黑邊(端看你螢幕的設定),例如如果你想用 34UM95 來全螢幕玩 PS4 的話,要不然會被強制顯示為 21:9,要不然就是會左右有黑邊,並不會真的變成原生 21:9。
另外一個缺點比較困擾我了,最近發現如果你如果用 thunderbolt 模式,雖然可以背後串一堆東西很爽,但是一旦螢幕輸入換成其他訊號源的時候(例如 HDMI),他會把 thunderbolt 整個切斷,我不知道其他 thunderbolt 螢幕會不會這樣,不過 34UM95 這樣之間切掉會造成我後面串的 thunderbolt 硬碟全部不正常退出。當然解法就是如果你的 thunderbolt 設備本身也有支援串接的話,就把螢幕當作最尾端那個就好了。可惜我有一個 thunderbolt 轉 FW800 的外接盒不是串接的,所以無論如何只要切換訊號源就會斷線,因此切換之前一定要強制退出。同時,如果你切 PBP 雙畫面,或者關閉螢幕電源的時候,也會造成整串 thunderbolt 斷線,切記!
結論
這款螢幕我會建議各位如果平常有很重的多工需求,同時要在多個視窗切換的話,則使用這款螢幕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跟爽度。此外在休閒的時候,若用這個螢幕來看電影,也會有很不錯的視聽效果(尤其是 21:9 的電影),但如果你平常的工作是可以用單一視窗全螢幕完成的話,除了繪圖需求之外,我會不建議使用(例如只是文書處理,或者只是上 Facebook)。最後,如果有需要更多測試,或者有任何疑問,都可以跟我提出,我可以幫大家測試看看,以確定這台螢幕可以符合您的使用需求喔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