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爽啦,系列文章明年我們再相見。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開玩笑的。之所以拖到一個月才寫,一來是最近太忙,二來則是因為 iPhone X 的設計比較特殊,想等到 App 比較多針對 iPhone X 的更新再寫。今年的手機很好搶,隨便按都有首發,不知道是不是四萬多塊讓人卻步,只有高端人口才有勇氣按下去。按照往例,我只講真實使用心得,個人沒有用到的功能就不會特別去講,也不會對外觀做什麼開箱照片啥的。
我們很高興看到 Apple 今年在 iOS 11 終於把 HandyKey 給抄過去了,不知道哪一年他們才要抄 KeyboardAccio。iPhone X 的大小跟 iPhone 7 差不多,螢幕尺寸上,寫了 5.8 吋看起來比 iPhone 7 Plus 還要大,但是實際上因為螢幕變長了,所以整體螢幕大小還是 Plus 系列比較大,大家千萬不要搞錯。
在應用程式方面,iPhone X 明顯地不是屬於 5.5 吋系列的分支,而比較偏向於 4.7 吋機種的分支,這點從 iPhone X 的主畫面不能轉到橫向模式就可以看出來。相同的,部分支援 5.5 吋橫向模式的 App 在 iPhone X 也會無法呼叫出橫向模式,內建的「設定」App 就是一個例子。真實的螢幕尺寸也是跟 4.7 類似,1125 x 2436 實際上就是 375 x 812 @3x (4.7 吋的 iPhone 則是 375 x 667 @2x),因此對於大部分有「上下捲動」來顯示內容的 App 來說,針對 iPhone X 的更新其實並不難,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 App 都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推出了 iPhone X 的更新版本。
X 的專屬設計
因為沒有了 Home 鍵、沒有 Touch ID、Power 鍵變成「側邊鍵」、螢幕形狀的改變,使得在操作上,iPhone X 跟以往的 iPhone 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,就連我用了九年的 iPhone ,第一天拿到 iPhone X 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重新開機,還要別人教我才知道如何重新開機。而 DFU 模式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怎麼進入,只知道如何進去 Recovery 模式而已(還是用電腦上的工具執行的)。另外,像是截圖的功能現在更容易誤觸,比起 iPhone 7 的側邊鍵 + 音量下鍵,現在的「側邊鍵 + 音量上鍵」的誤觸機率更大,更不用說跟傳統的 Power + Home 比了。
對應了這些硬體上的不同,在 iPhone X 的一些軟體設計很合理,但是有些則讓人混亂。舉例來說,我個人認為往上滑動關閉 App 、操作多工列是很合理的設計(雖然抄了 Zephyr、Auxo...),使用側邊鍵來呼叫 Siri、Apple Pay 也是很合理的。但在另外一方面,控制中心要從螢幕右上角滑動,而通知中心則從左上角滑動,這什麼設計啊?當我要使用到控制中心時,當然最希望的就是可以方便的操作,而從右上角滑動,意味著用單手就會比較難操作。而用左手持機更不用說,你可以試試看左手拿 iPhone X 要怎樣單手呼叫控制中心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這邊不得不吐槽 Apple,你要抄越獄的 tweak 就抄完嘛,學 Auxo 或者 Lylac 直接整合控制中心跟多工列不是很好?
另外,因為 iPhone X 的螢幕比例跟以往的 iPhone 不同,所以找不到可以把所有介面放大的「螢幕縮放」選項(以往在 5.5 吋的手機,會顯示 4.7 吋的內容,在 4.7 吋的手機,會顯示 4 吋的內容),如果你是需要放大螢幕才有辦法操作手機的話,要特別留意,在 iPhone X 沒有這個功能。
特殊的螢幕
與其說是有「瀏海」,我更偏向說 iPhone X 的螢幕有兩個「耳朵」,畢竟顯示的內容只會在螢幕上顯示,如何利用「耳朵」的空間才是重點。在 iOS 中,這兩塊螢幕主要就是顯示以往的狀態列功能,因為長度明顯比以往的 iPhone 短的關係,顯示的狀態列當然不是完整的,要顯示更多狀態就要開啟控制中心才看得到。像是電量百分比、有沒有設定鬧鐘之類的,都要進去控制中心才看得到。也因為預設不會顯示鬧鐘是否有開啟的關係,有一天我坐捷運的時候鬧鐘居然響了,這在使用以往的 iPhone 時根本不可能發生... 除此之外,我目前沒有看到什麼 App 有在特別利用那兩塊螢幕的,大部分就只是維持系統的狀態列用,或者在顯示內容的時候特別避開那塊區域。
除了大家在意的「瀏海」跟「耳朵」部分外,iPhone X 的螢幕實際上在四個角落是有作圓角的,也就是說,一般不會把內容置底,中間一定會留白,就算要置底,左、右下角也不會放置內容,避免跑出螢幕範圍外。舉個例子,在大部分的 App 中,都會留一條空間給返回主畫面的 bar 。
如果硬要把所有內容置底的話,就會變成像下圖這樣。可以看到「0」跟返回主畫面的 bar 有重疊的地方,實際上在操作的時候會造成干擾。因此,這也是為什麼,除非是全螢幕的遊戲或影片,實際上在畫面當中幾乎都會有留白的部分,畢竟硬塞內容進去也不好看或不好操作。
但換到鍵盤上,就會覺得這種留白的設計也太低能。把切換語系跟語音輸入放兩個那麼大在下面,中間留這麼大的空白看著就難看,希望之後的版本可以把這兩個鍵作小一點,空白部分少一點,這樣應該看起來會比較協調。
除了特殊的螢幕尺寸之外,講回螢幕本身的顯示吧。iPhone X 的畫面真的讓人有像當年拿到 iPhone 4 的那種感動,OLED 雖然會有什麼烙印現象,但是大家每一年看我寫新的開箱文也跟著買,相信明年你們就換手機了,也不用擔心「用太久」會有烙印啦。(錯誤發言)光是黑色就可以很明顯的發現 iPhone X 的黑比以往的 iPhone 更黑,更不用說真 @3x,讓畫面看起來更細膩。(5.5 吋的 @3x 是假 @3x,實際螢幕解析度只有 1080 x 1920,而不是 1242 x 2208)用了一個禮拜之後,你可以回去看看你的 iPhone 7 Plus ,會發現舊的 iPhone 真的是「像素鬆散」,一種回不去的感覺。
Face ID
我沒有雙胞胎,不用測試會不會有人可以解鎖之類的問題。就實際使用上來說,Face ID 跟 Touch ID 比各有千秋,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差的問題。先講 Face ID 強在哪裡好了,首先,在鎖定畫面的時候,現在可以不顯示通知訊息的內容,增加隱私,而當你看螢幕的時候,Face ID 就會自動解鎖,確認是登記的使用者之後,才會顯示通知內容。如此一來,就算手機放著也不用擔心有人會從鎖定畫面的通知偷看訊息了。解鎖的時候只要手往上滑動(iPhone X 的解鎖手勢),Face ID 會同時執行,並且幾乎在你滑動的過程就辨識完畢,所以可以完全不需要等待。另外,如果你在解鎖之後,進去馬上進入一個需要 Face ID 的 App(例如 1Password),你什麼事都不用做,Face ID 會繼續自動幫你解除 App 的鎖,而不像 Touch ID 一樣還要再把手放上去一次。當然,手濕濕的可以解鎖、不用擔心被其他人設定指紋等等,就不用說了。
但 Face ID 也不是萬能,按照 Apple 的說法,Face ID 並不會因為你有沒有戴眼鏡就無法辨識,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。因為 Face ID 必須要在某個距離內才能辨識,無論太近太遠都無法辨識成功,因此對於近視比較深的人,要不戴眼鏡(也不戴隱形眼鏡)來用 Face ID 解鎖 iPhone X 根本是不可能的,因為近視,所以手機會拿得很近,所以像是在睡前,或者剛起床的時候用 iPhone X,Face ID 從來沒有成功過。另外一方面,Face ID 必須要有特定的角度才能辨識,所以像是如果你把手機放在桌上,或者用平放的無線充電這些,都會造成要解鎖的時候必須把手機拿起來,或者頭湊過去的情況發生。相對而言,Touch ID 就不需要這樣做,可以直接把手機放在桌面上,依然可以解鎖。
不過重點是有 Animoji 啦,有了這個管他 Face ID 好不好用。XD
Apple Pay
其實我只是要講不用買日版機也可以用 Suica 了很爽。台灣的悠遊卡、一卡通之類的產商,加油好嗎。
外觀
最後講回外觀,我覺得 iPhone X 不愧是十週年機種,在外觀上不但有致敬經典 iPhone (一代的邊框、iPhone 4 的玻璃背蓋)的設計,並且更把這些設計語言用了更新的方式呈現出來,例如背蓋的玻璃,如果與 iPhone 4 相比,就會覺得 iPhone 4 的看起來就是有一種塑膠感,比較廉價的感覺,邊框也是,iPhone X 的邊框比起過去機種,看起來也更洗鍊,更具一體性。從外觀來說,我覺得 iPhone X 要說是接下來十年的一個經典 iPhone 也不為過。
然後原廠皮套搭配真的很好看。
結語
又回到了到底推不推薦買 iPhone X 的問題了,我的想法是,iPhone X 就像是當年的 iPhone 初代一樣,你買的是一種新的概念,可以預先體驗到未來的 iPhone 就是往這樣的方向前進,但價格也像是當年買 feature phone 的人跑去買 iPhone 一樣,是一個價格上的三級跳。如果你不急,可以等之後這些新的功能、新的設計下放到未來的機種。
另外一方面,如果你是拿 5.5 吋系列,覺得手機太大了,可以考慮用 iPhone X。勉強可以單手操作的大小,更好的螢幕,同時也用了比 4.7 吋更好的鏡頭,只要你沒有大螢幕的需求,Plus 系列的優勢在 iPhone X 幾乎全部都有,甚至還做的更好,非常推薦升級。
今年沒有疊疊樂,因為其他手機放在別地方...,所以,以上就是簡單的使用心得,預計今年如果有空可能還會再寫一篇 Apple TV 4K 心得,謝謝大家。
發佈留言